8月25日,市旅游业发展工作小组召开“两湖”区域旅游开发可行性研讨会,就“两湖”区域旅游开发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市政府副市长韩建亭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董国辉,市直有关部门、陵县、市经济开发区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市旅游局局长、市旅游业发展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扈建军主持研讨会。
韩市长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发展旅游业环境很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雷书记、吴市长非常重视旅游工作。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绿色产业,发展的前途无限光明,非常有潜力。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人们有钱了,就有旅游消费的需求,这是人的需要。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我们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人的发展,旅游业在人的需求满足和人的自我发展的过程当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正是旅游业方兴未艾的时候,发展相当迅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抓住这个机遇,把我们的旅游业搞上去。不少人认为我们没有旅游资源,我们德州没有山没有水,是个农业大市,没有多少旅游资源。同志们,旅游关键在创意,并且旅游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不少旅游产品也并不复杂,关键在创意、在宣传、在包装。旅游产品在很多方面像一种精神产品,只要满足了旅游者的精神需求,目的就达到了,人们富裕达到一定程度时,有了钱了就会去旅游,这属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人们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旅游。
旅游是一门学问,值得研究。从我们德州来讲,尽管我们的旅游资源比较缺乏,但是说不是没有作为,我们现在百废待兴,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旅游任务很重,既要研究我们如何建设好自己的景点,把外面的客人请进来,到德州来旅游,来增加德州的旅游收入,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如何把我们的人送出去,包括旅游服务,这些都很重要。现在主要研究请进来的问题,要加强地接的能力,打造德州目的地。
旅游是朝阳产业,很有发展潜力,我们要增强信心,我们不仅是旅游城市,而且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们有旅游产品,就是没有很好的发挥好。所以说,我们现在要两手抓,一手抓重大项目,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研究“两湖”开发重大项目,这是重中之重,研究好了,我们能够吸引客人过来,使我们旅游业发展有后劲。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发挥我们现有的旅游项目的作用,两手抓,既要研究新旅游项目,又要研究现有的旅游产品的作用。包括我们县市区景点,需要把宣传、包装、创意、服务工作搞好。硬件、软件一起抓,逐步地提高旅游产业的水平、档次。作为德州旅游有很多优势,如它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总起来讲,这个“两湖”的开发,是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有必要进行研究,“两湖”的开发,确实有难度,有些特定条件的限制,丁东水库是我们市里的目前唯一的水源地,我们整个城区用水,都是从这里出去的。要保证水源地不能受污染,这第一位的。如果是水源地的保护与我们的旅游开发相矛盾,我们就服从水源地的保护,这是原则。要适度开发。开发不能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容易形成环境灾害。任何东西都是有承载能力的,不是开发越多越好,面积越大越好,项目越多越好,不是这个样子的,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环境保护,对这个地方的承载力。规划要与开发商的开发相结合,规划再好,没人投资,只是白纸一张。
旅游项目从长远来看,不赚钱那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样更有可操作性。关于土地的问题,刚才讲了,确实很重要,规划再好,国土资源局不给你批,你也没有地。所以说规划要先听取国土资源部门同志的意见,再进行很好的论证。怎样保证水源地不受污染,水利部门的专家也要拿出个意见来,今后我们整个主城区向东发展,将来和陵县对接起来,这是我们主城区的发展方向。这个位置将来是个黄金地段,肯定是要开发的。大家从专业的角度,多提意见和建议,多挑毛病,多提批评意见,便于规划部门,便于旅游局和发改委掌握情况。
市旅游局介绍了“两湖”地区旅游开发背景、整体思路、开发条件、重点项目规划、客源市场定位、开发设想。“两湖”风景区不仅拥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区位优势,而且在交通系统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湖”风景区旅游市场前景良好。同时还可以为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为部分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达到双赢。
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从各自工作角度对“两湖”区域旅游开发问题提出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两湖”开发酝酿已久,现在时机逐渐成熟,特别是当前全市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工作出现重大转机,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打造大体量、大规模、高品位、上档次的景区点,彻底解决旅游发展制约问题势在必行。德州旅游的突破口在大项目开发,而主城区的切入点在“两湖”,所以这次研讨会,召集相关部门征求意见,调查研究很有必要。通过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为随后开始的“两湖”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和大项目详规编制工作提供翔实材料,奠定坚实基础。
发改委认为:“两湖”区域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东进”的总体思路,面对京沪高速铁路、德龙烟铁路规划建设的难得机遇,特别是市区与陵县城区对接设想的提出,“两湖”以其不可多得的自然禀赋成为我市亟待开发的黄金地带。一是区位优势独具特色。“两湖”区域位于陵县的西首,市经济开发区的东南端,中心位置为“两湖”库区。西临京福高速公路,东靠京沪高铁,南依德烟铁路,北接104国道,四条道路呈井字型环绕四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我市对外宣传、提升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二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两湖”区域内有抬头寺和田文镜墓两处历史遗址。抬头寺在历史上曾经是一座著名的寺庙,距今有千年历史。周边有运河文化、颜真卿、东方朔、汉墓群等古迹,为“两湖”区域的旅游开发形成了良好的铺垫。三是土地、地热资源丰富。据调查,“两湖”周围现有未利用土地2.3万亩,该区域原来就是盐碱涝洼地,亟待开发建设。“两湖”区域内京福高速德州南出口处附近是我市地热富集区,温泉资源平均深度在1000-1600米,井口温度为52-58摄氏度,单井涌水量为每日2360方左右,水质清澈透明,富含偏硼酸、偏硅酸、碘、溴、铁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长期开发利用价值。四是农业基础条件较好。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两湖”区域观光农业开发重要基础。五是开发潜力巨大。我市处于京津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圈和黄河三角洲等经济区域交汇处,北京、天津、济南和石家庄等大城市均在我市2小时交通圈内,借助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实现我市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潜力巨大。“两湖”开发的指导思想应定位为,突出“科技”、“生态”、“人文”、“休闲”四大主题,本着科学合理、绿色生态和保护环境的原则,以建设北方第一明珠为目标,依托现有资源和优势,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以“两湖”为媒,实施集科技示范、佛教文化、温泉疗养、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商贸居住和农业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建设以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居住为主要内容的“两湖”综合性区域,塑造德州标志性景观,打造德州对外开放的新名片。实施“两湖”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两湖”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二是空间开发与自然条件相结合的原则。三是政府指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建议“两湖”区域可划分为“两湖”核心区、旅游度假区、商贸居住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生态湿地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六大功能区。目前,《“两湖”开发总体方案》基本成型,建议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批准,在《总体方案》框架下抓紧编制《“两湖”开发总体规划》及“两湖”旅游开发等各专项规划。落实“两湖”开发主体。“两湖”区域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案已经确定,应着手建立常设的工作班子落实各项工作目标,组建“两湖”开发管理办公室作为“两湖”开发项目主体,负责项目的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并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实施。统一编制“两湖” 区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两湖”区域旅游项目详细规划。
规划局认为:“两湖风景区区域内有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353省道、陵丁公路(县路)及其他县乡公路,京沪高速铁路在该区域东部穿越,交通位置优越。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进行开发建设,对于加快城市发展、推动德陵一体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德州高铁新区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国道104以北,省道314以南,减河以东,高铁以西的分区及控规即将完成,结合旅游开发进一步明确“两湖”区域发展定位已经迫在眉睫。应该以旅游度假、培训疗养、休闲娱乐以及产学研孵化、商贸物流等为主,打造绿色德州、生态德州、阳光德州的城市形象。
国土资源局认为: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绿色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发展的大趋势。国土资源局支持对“两湖”区域的旅游开发。“两湖”开发将使用陵县指标,这一万亩指标对于陵县来说应该放在县城,搞城市建设。如将指标用在“两湖”,困难较大,这是一个问题。“两湖”区域开发,估计有25万平方公里,4万亩左右,感觉建设用地的压力很大。解决的办法是城市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德州农村用地特别多,人均超过国家人均150亩㎡,结合新农村建设,在这方面可以出指标,但是代价大。关于项目位置的选址来说,北边的项目能否往高速公路以西迁移,这个位置处于陵县,高速公路以东,得月湖以西,这块地的质量不高,原来是荒地,现在成为耕地,但是条件比马颊河以北那块地差一些,它对下一步城市规划的影响要小一些。
林业局认为:“两湖”区域要充分利用“两湖”景观以及周边森林植物、田园、湿地景观综合考虑,整体规划,建成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成为代表德州生态环境形象、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景区,成为面向市区以及周边省市,拉动我市旅游经济的主要景区。整体景区的建设应当体现以水、林为主体的生态旅游、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树立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品位的先决条件,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有标准的森林植物园是必须的条件。按照我市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初步确立了在减河以东、国道104以南沿减马横河建设森林植物园。建议名称为“德州市森林植物园”,定位为生态公益性。通过栽植、培育多样性森林植物,大量引种名贵、观赏、药用、珍果树种和灌木、花卉,并进行引种栽培方面的科学实验,花卉、苗木生产。建议在全市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中,把该森林植物园的建设规划纳入总体规划建设中,在这次“两湖”区域旅游开发建设规划中,作为“两湖”旅游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该整体规划建设内。
环保局认为:“两湖”区域旅游开发项目必须进行规划环评,其规划环评经审批后方可实施。我市正在编制德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功能区划文件,并报省政府审批。丁东水库为我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应该加以保护。建议在丁东水库周围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容量,在确保不对丁东水库和当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可在仙人湖等处进行局部旅游开发。对有废水排放的游乐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废水排放去向的问题。
文化局认为:由于敬佩东方朔的人格,崇拜他渊博的学识,后人把他誉为智圣,捧为岁星、桃仙子、滑稽大师、知识之星,推崇他为相声、笑话、谜语、占卜、俗文学五大鼻祖。两千多年来,关于东方朔的民间传说在社会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广泛流传,至今在陵县及周围县(市、区)老百姓中仍然传诵不衰。经认真挖掘整理申报,《东方朔民间传说》于2007年相继被列入首批山东省、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湖开发应结合好陵县的文化底蕴,以汉唐文化与智圣文化为主题,打响智圣----东方朔旅游品牌,在城区显著位置建设东方朔塑像,在全省叫响文圣(孔子)、武圣(孙子)、智圣(东方朔),建设特色文化旅游,与两湖景区有机整合,成为德州旅游中心区域的汉唐特色文化旅游地。建设东方朔文化公园,将灯谜、迷宫、八卦图、幽默诗赋、滑稽笑话等幽默智慧文化通过建筑、演出娱乐活动等展示活化于园中,为游人提供亲身体验东方朔文化的旅游活动。陵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东方朔、颜真卿等历代名人均在此生活过,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和东方朔墓及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两湖”进行开发,建设集观光旅游、娱乐休闲、住宿餐饮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市场,逐步启动分时度假旅游。积极争取承办“国际东方幽默艺术节(艺术周)”,弘扬东方文化,进一步提高德州知名度。
陵县认为:“两湖”风景区设想规划面积30000亩,四至为京沪高速公路以东,京沪高速铁路以西,马颊岔河以南,平陵交界以北。结合新农村建设,把这个区域的20个村庄全部迁出,建成新农村社区。初步思路为建成德州南部万亩生态湿地旅游风景区,使其与三孔、泰山齐名的龙头景区。大体分为八个版块:会展会议区,温泉洗浴区,现代农业区,引导消费区,水库观赏区,水面游乐区,运动休闲区,马颊岔河风景区,乡土风情浓郁的万亩生态园。并建议:1、市设立两湖旅游区管委会,把此区做为“特区”来管理,协调水务、电厂及地方的关系。2、一次规划,多次建设,把“两湖旅游区”建成德州的旅游龙头。3、和已启动的丁庄乡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合村并居,使农民成为旅游区管理者,把丁庄乡变为德州“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的样板。
经济开发区认为:配合“两湖”开发的总体设想,以“两湖”开发为龙头,以减河为龙体,京沪高铁车站片区开发及沙河苑、董子读书台为两翼,以大雁岛生态园、天野休闲会馆、休闲旅游农业及星级酒店为配套景点的开发区旅游功能区。目标是:发挥京沪高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优势,南承接济南、泰安客人,北承接天津、北京客人,成为首都和省会游客的休闲旅游胜地。
建委认为:围绕高铁新区规划建设,搞好“两湖”区域旅游开发十分必要,潜力巨大。德州是中国太阳城,通过召开世界太阳城大会,城市名片知名度会越来越高,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在没有名山大川,缺少历史古迹的情况下,发展旅游,建设景区,必须尽可能增加太阳城元素,充分体现和展示德州的太阳能文化。我市太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都诞生在这里。同时,德州的太阳能产业发达,实力雄厚,太阳能推广面大,应用普及。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挖掘好,整理好,延伸好,包装好。一是开发建设太阳文化主题公园。太阳能主题公园既要体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内容,也要展示德州人民发展追寻阳光,生活享受阳光的时代特色,还可吸取皇明集团太阳能博物馆、科技馆等有价值的创意和做法。二是景区照明采用太阳能照明灯景区内要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照明。不仅节约能源,而且省掉了挖沟铺设电缆的投入。太阳能照明灯也要突出特色,千姿百态,既是照明设备,又是亮丽景观。三是景区建筑体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景区所有的建筑物,要全部采用太阳能一体化设计,同时,也可修建一批体现德州建筑风格、生活习俗等地方特色的概念性、地标性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形成太阳能建筑应用博览园,充分体现德州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我市推广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的力度。四是设计时考虑景区太阳能、风能发电的可行性。景区应用太阳能发电已成为成熟的技术,在“两湖”区域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立小型的太阳能发电站,保证景区各方面的用电,比如照明、湖上游艇的充电、供电等。同时也可以请专业人士对景区进行风能发电的评估,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装风能发电系统,并将太阳能电站、风能电站建设成具有新能源特色的景点供人们参观。
招商办认为:“两湖”区域的定位要准确,针对性要强。明年京沪高铁开通后,京、津、济南都是离我市一小时的城市,石家庄离我市两小时。周末可到我市休闲度假。我们应重点研究其生活饮食习惯,搞好宣传服务。要把旅游和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相结合。文化建设方面,可围绕中国京剧城、董子读书台、颜真卿纪念馆做好宣传文章;生态建设方面,可突出水绿一体特点;休闲度假可建设温泉度假基地;康体娱乐,可开发垂钓中心、网球场、划船娱乐项目;餐饮方面,可集中德州名吃和“两湖”水产品,建设名特小吃一条街。搞好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围绕市场需求做项目。牢固树立“市场第一”的观念,彻底改变有什么样的资源出什么样项目的观念,紧紧抓住市场消费需求,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市场调查、提炼、编制旅游项目。站在投资角度思考项目。完善编制“两湖”区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到投资者的心态,与投资者形成对接。切忌不要把好的项目留给自己,差的项目用来招商,更不要把那些无利可图的项目用来招揽投资商的心理,使其资源和时间浪费。精心包装、策划旅游项目。政府应增强对项目包装、策划资金的投入,邀请高水平的专家和知名机构,广开思路,运用文化元素的科技手段,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预期收益高的旅游项目,在项目形象定位、品位展示、特色体现、环境等方面进行包装和策划,以强烈的视觉效果,让项目在客商中产生吸引力和震撼力。同时,制定项目市场推广方案,对商业性强的开发项目、旅游接待实施项目、资源开发项目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招商。营造市场投资氛围。要做好政府引导性投入。交通、电力、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政府应争取和安排足够的建设资金。同时,将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项目建设向景区倾斜,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以小博大,吸引投资资金,对于规划大的景区,开发初期往往会遇到资金短缺问题。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可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建设某个最具吸引力的景点项目,将其建成市场的热点、景区的亮点、游客的兴奋点,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声势,聚集人气,引来大批游客,使投资者感到市场的开发前景。建立项目投资机制。降低项目投资财务成本,减少项目经营成本,真正体现公共性旅游资源,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市场化发展的特点。
市水利局、交通局、公路局、公用事业局、电业局、民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做了表态发言,介绍了“两湖”区域内基础设施现状、布局、保障情况。他们纷纷表示,立足职能,竭尽全力,支持“两湖”区域旅游开发这一战略性工程的实施,将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保证路、车、水、气的畅通,为“两湖”区域旅游开发做出部门应有贡献。
扈建军在总结发言中说,“两湖”开发是大家期待很长时间的,我们这些部门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大家都对“两湖”开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可以说没有反对的声音。这项工作的启动,已经是箭在弦上。市委、市政府责成市旅游局筛选规划设计院,进行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而这个规划的修编主要是以项目做支撑,三年50个项目,确定明年的考核项目,下达到有关县和部门。“两湖”区域是我们旅游大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现在已经是和陵县的联动问题,涉及到经济开发区,将来还有高铁新区,整个德州旅游开发的根本概念就是“两湖”区域。总的来说是大家同意“两湖“开发,还需要有些部门提供技术的支持,这是众望所归,下一步的工作刚才讲到富规划,穷开发,把大项目做出来。规划做得水平高一些,项目做得具体一些,项目是分步实施,哪个条件成熟,就先开发哪一个,招商引资也好,投资也好,都是这个道理。这样的话经过三五年的努力,德州主城区就会有一个大的变化。作为旅游业发展工作小组办公室,压力很大。今天等于说给大家出了一个题目,有什么意见,包括一些反对的意见,支持的意见,包括一些建议,会后希望能形成一些更具体的文本提供我们,作为规划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