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麒麟山寻宝

发布时间: 2009-12-14 09:33 点击次数:

齐长城

各种各样的岩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长清区万德镇马套村东侧有一座险峻的麒麟山,据说这座山是由碧霞元君的坐骑麒麟变化而来。在麒麟山顶的一处悬崖上,有一座吴道人庵,传说庵中藏有神秘宝贝,多年来一直不断有人上山寻宝。
  齐长城下神奇的红丝带
  当地人又称麒麟山为将军山,因为山顶上有齐长城经过,传说在修齐长城的时候,一位将领为救百姓而被钉死在山崖上。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将领,称这山为将军山。
  麒麟山位于长清和泰安的边界上,从万德镇政府驻地沿104国道继续往南走,过长清最南端的界首村,进入泰安境内,然后向东北折返,不多远就来到了马套村。出马套村往东观望,眼前的那座巍峨大山就是麒麟山。村民薛永华为我们当向导,带领我们一起登山。
  麒麟山山势险要,上山的小路没有台阶,而且铺满了厚厚的树叶,踩在树叶上,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我们相互搀扶,历经一个半小时才来到山顶。
  站在山顶,往西北望去,齐长城恰似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眼前的山脊上。薛永华告诉我们,到麒麟山寻宝的故事,要从修筑齐长城说起。
  相传,在修筑齐长城的时候,因为山势险要,施工难度极大,而且当时条件有限,山下的巨石是无法搬运到山顶的。负责监工的军官便残忍地下了一道命令,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将巨石搬到山顶修长城,所有人都要被当做石块砌进长城里。当地百姓在监工们的驱使下,费力地从山下往上运石块。与此同时,很多因病无力劳作的百姓被不断扔进城墙,压在乱石下面。这时,一位将领实在不忍心看着无辜的百姓被扔进城墙,便向他的上级替百姓求饶。可这位将领的上级不但不听,反而将这位将领钉死在崖壁上示众。长城继续修,无辜的百姓仍旧不断被砌进城墙。这时,玉皇大帝已看不下去了,便派二郎神下凡,将一些红丝带挂在了山坡的树杈上,并告诉修长城的老百姓,用这红丝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巨石驱赶到山顶。消息传开,很多人便拿着红丝带,像赶羊一样往山顶赶石头。有了红丝带,任务很快完成了,无辜的百姓也得救了。
  可消息传开后,上面下来了命令,要将所有红丝带都收缴起来,编成一条巨大的鞭子,要用这条大鞭子将陆地上的所有大山都赶进大海。可此时,山上的红丝带却神秘失踪了。从那以后,寻找能驱赶石块的红丝带便成了众多寻宝者的一个秘密。
  如今,齐长城已不再雄伟,也失去了当年的防御功能,变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但有关齐长城的故事,依旧在民间流传着。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那位舍身救人的将领,便将麒麟山改名为将军山。现在,很多游人来到齐长城跟前,会将一条红丝带系在树杈上,纪念那位舍身救人的将领以及所有为齐长城献出生命的人。
  藏身山沟的金公鸡
  麒麟山、将军山这都是当地人的俗称,麒麟山的真正名字是“襁负山”。“襁负”就是背包袱的意思,因麒麟山有一大一小两山相连,就如同大山背着小山而得名。还有说法是,因山顶有大小两块巨石,其状如老翁背孙。
  麒麟山上的巨石确实算是一大景观。就在我们攀到半山腰的时候,隔着一条山峪,我们看到了“风动石”。
  一块巨石直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四周毫无依靠,而且着力点只有三个,好像一阵风就能将其吹跑一样。薛永华告诉我们,村民们经常爬到“风动石”边上玩耍,虽然巨石看似危险,可千百年来一直立在这里。
  令人称奇的还有一条山峪,名叫母猪窝。这母猪可不是普通的母猪,而是金母猪。薛永华告诉我们另外一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村里有人上山砍柴,来到一条山峪里,当时已经是傍晚,突然听到一阵母猪的叫声,这人便循着声音往山峪里走,走了老大一会儿,发现了一头金黄色的母猪躺在地上,身边还有8只小猪。因为天色已暗了下来,这人本想上前捉住母猪,可转眼间,母猪连同小猪都不见了。这人下山和别人说起这个奇怪的事,别人提醒他,这是一头金母猪。于是,很多人便上山寻找。可谁也没有见到那头金灿灿的母猪,但很多人都听到母猪的叫声。于是,这条发现金母猪的山峪被称为母猪窝。
  直到有一年,从南方来了一个盗宝者,他听说山上有金母猪,于是便上山寻找,从那以后,当地村民就再也没有听到母猪的叫声。
  令村民欣慰的是,山上还有一宝并未被南方盗宝者盗走。那就是金公鸡。薛永华讲,南方盗宝者也知道山上有金公鸡,可是在他准备上山偷鸡的时候,算错了时辰,错过了盗鸡的最佳时机。如今的村民依然还在讲着那些传说故事,依旧相信山上真的有金公鸡。
  吴道人庵藏有神秘宝贝
  站在麒麟山的山顶,举目东望,泰山西麓宛如一幅油墨山水画呈现在眼前,起伏的山峦在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湿润的空气让满山的松柏变得苍翠欲滴;近处,壁立的巨石个个如威严的斗士,让人敬而远之,还有那些从陡峭的岩石缝隙里长出来的柏树,其顽强的生命力让人肃然起敬。
  沿陡峭的山路往下,落脚处,碎石稀里哗啦地滚动着,走了10分钟,在一悬崖处我们看到了几座破旧的石头房子,这里就是吴道人庵遗址。
  该遗址上的石头房子已经没有了屋顶,中间看样子是正房,有三间,目前只剩下一个窗户,正房东西两侧各有一间配房。相比之下,配房要粗糙得多,同样也没有了屋顶。
  地面上到处是石头,其中还有两块残碑,其中一块刻有《创修吴道人庵记》,这块石碑刻于民国年间,碑文介绍,在清代宣统年间,道人于义成来此,依崖筑庵……碑文还介绍了于道人修炼的经历。因碑文残缺,至于此庵的得名,我们不得而知。
  在正房东侧的崖壁上,我们还看到了七八间房子,同样都已经破败不堪,只有石头墙在寒风中矗立。其中有一间小石头房子,依崖而建,探身观望,原来这是一个石洞,门前还有石匾额,上书“老君洞”三个字。据说,这是吴道人当年修炼的地方。
  正房的左上侧,有一石碾盘,直径有两米多,旁边还有一眼山泉。
  薛永华告诉我们,吴道人是这座庵的第一位道长,他常年在山上修炼,道行很深,据说一年只吃一个谷穗。周围的群众很信服他,不断有人来此朝拜。后来随着朝拜的人越来越多,吴道人庵形成了一个庙会,每年的二月十五日,周围的群众便肩扛手提很多物品,来此赶庙会。吴道人庵也因此香火大旺。
  因为传说吴道人庵中藏有神秘宝贝,在“文革”期间,一群“挖宝”的人,打着“破四旧”的幌子,来到了吴道人庵,揭了屋顶,推倒了屋墙,但是否真的找到了宝物,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地名档案
  马套村
  马套村,长清区万德镇辖村,位于泰山西麓,济南与泰安交界处。
  元至正年间,任氏居住建村,名为任家庄。后因行人多在此处停放车马而更名为马套村。清初,马套村一分为二,在南者为南马套村,在北者为北马套村,南马套隶属泰安,北马套村隶属济南。北马套村于1949年更名为马套村。

编辑:文旅厅信息员  
来源:济南时报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