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钟楼台基待保护
发布时间:
2008-10-21 09:09
点击次数:
记者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悉,位于大明湖南岸的钟楼寺钟楼台基遗址目前已基本清理完毕。但如何保护,还有待于专家论定。
钟楼寺钟楼台基遗址是济南城重要的历史见证,2007年成为济南市公布的第三批文保单位之一。钟楼台基墙体高度5.88米,地面基石以上总高度约6.38米,上窄下宽,由下及上向内收起。台基底部东西长约17米,南北长约17.56米。台基顶部东西长约15米,南北长约15.5米。建筑方式为表皮包砖,内部夯土夯打而成。台基顶部台面上原建有楼阁建筑,现已坍塌不见,仅存有建筑基址,如道路、柱础等,在台基的南部仍保存有原来的两个排水口,至今仍能使用。台基底部铺以基石,四角砌有角石。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王兴华介绍,钟楼台基坍塌的断面显示整个建筑台基为逐层夯打而成,“夯筑方式为平面夯打而成,夯面平整,层次分明。另外,这次清理还发现了当时的碑座,位于钟楼台面的南部,可惜碑文已湮灭不见。”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铭告诉记者,这个钟楼寺钟楼台基是济南市目前少见的明代建筑,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现在虽然已经基本清理完毕,但还有很多保护工作需要进行,如台基上还生长有很多树木,对台基是很大的隐患,因为扎在土里的树根会不断外扩,必然会对台基进行扩张,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台基内部的松动。
对于这个遗址的整体保护方式,李铭说,“我认为钟楼寺钟楼台基有两个保护方式,一是保持现在坍塌的样子不变,不再修复,作为一种城市建筑的历史记录载体保存下来,让市民和游客直接看到遗址的原貌;再一个方法就是按历史记载的样子进行修复,这就需要看有关方面的决定了。但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有关专家的考察和论述,才能最后定下来,但不管怎样,这处重要的遗址一定要认真保护好,并留存下去。”